|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深圳的诗人很多,有哪些诗人被李国坚在诗集《迎光者》中描写和称赞了呢?这是我急于打开新书一口气读完产生的动力。
翻开书,几排流畅的行楷字展现眼前,读着让我欣喜。赠言是一首三行诗:“我见过,纸面额头上/春风正抚平/皱纹荡起的涟漪与牵挂!”我只做了个有心人,将李国坚老师发表在《龙华新闻》副刊上的两篇文章,还有《宝安文学》上一篇文章的报纸存留起来,并在近日的一次文学活动中交给了他。李国坚老师用诗集作为答谢,真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揭志刚)本书为中短篇小说集,七篇小说均以中国现代化城市为背景,展示了在现代都市浪潮下,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困境和突破。他们的悲欢离合、清醒与沉醉、犹疑和勇气,都是都市人面对变动不居的生活产生的自然情感和心理状态。可是生活仍要继续,人的价值仍要体现。而普通人的光辉之处,正是这些小说讲述的基本点。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揭志刚)唐诺,本名谢材俊,近年专事写作,曾获多种文学奖。本书中,唐诺用“年纪”这一独特视角,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抵达思维尽头的思索,带我们进入伍尔夫、昆德拉、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博尔赫斯、卡尔维诺、赫尔岑、康德、张爱玲、朱天心、阿加莎·克里斯蒂、山田洋次、钟晓阳、侯孝贤、有吉弘行等人的世界,从阅读书写到影视综艺,辨识出那些比文字和影像更稠密更切己的东西,重新打开我们的视野。
以真
威廉·特雷弗有一篇很少被提及的短篇小说《舞蹈教师的音乐》,这个故事朴素得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笔触细腻温婉,以至于看起来它的存在意义只是一则私人回忆,关于岁月流逝中的淡淡怀念。
十四岁那一年,布里吉德在斯肯纳基拉宅邸的杯盘洗涤间当女佣,幸运的是,主人邀请即将离开此地的舞蹈老师到家里演奏音乐,佣人们都可以到会客厅欣赏第二场音乐会。舞蹈老师是一名顽固的流浪者,而对于布里吉德来说,他是人间的天使,他带来了音乐,带来了生命中全新的感受:这个二月的夜晚,布里吉德走在石头铺的山坡小道上。空气中悬浮着霜冻冷雾,天空中寒星点点,闪耀着明净冷冽的光芒,在布里吉德看来,这是对她刚听过的绝妙音乐的进一步礼赞,这是上苍对美和她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动表示庆祝。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揭志刚)《文学如何教育》是陈平原先生三十年来对该主题的思考总结。当下社会,文学应当何去何从?当下中国以知识积累为主轴的文学教育走入了哪些误区?学文学究竟有什么用?我们应该怎样学语文,怎样读书?就文学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书完整表达了作者的见解,为“文学教育”确立了宗旨、功能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