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作者:邓微观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揭志刚 文/图)小说《好天气》的题材与中国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从火葬改革、卫生运动、破除封建迷信,到生产方式变迁、企业兴衰、城乡剧变,通过一个个奇谲瑰丽的故事,折射出几代人的风云变幻。
小说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写起,主人翁邓朝阳的母亲蒲招娣因婆婆棺材的着落到塘西萧木匠家讨要说法,由此展开塘东蒲招娣家和塘西黄招娣家几十年的各种交集。弟弟邓东升的出生和其荒诞行为,以及黄招娣儿子好福的失踪,再次掀起波澜。咸水塘一边是农村,一边是城市。以塘为界的两个家庭、三代人几十年的命运纠葛,随着咸水塘的彩色天空消失而烟消云散。
刘桃德
今年五一回乡,杨彬良老师送我一本新出版的散文集《逝去的流年》。这是一部以个体生命为经、乡土记忆为纬的厚重文本。他的这种乡土叙事的书写,体现出对这一主题创作的深思熟虑。
散文集全书六辑共七十三篇散文,既是作者对风雨人生的回望,亦是一代乡村知识分子在时代夹缝中坚守与突围的精神自传。在当下文学愈发追求轻盈与技巧的语境中,杨老师以笨拙却诚恳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另一种写作的可能——那是扎根于泥土的叙事,是带着体温的记忆,是知识分子对故土的深情回望。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揭志刚 文/图)诗人杨键全新诗歌作品集《长江水:杨键诗抄1993—2020》,创作时间横跨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共200余首,按时间顺序分为十个章节。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精选其历年创作的诗歌精品,另一部分则是其近年来的新作。通过本诗集,既可以领略诗人的创作全貌,又可以了解其近几年的写作成果。
李银辉
读周小满的诗歌,感觉有股力量,从文字里蹦出来,有激情,有血有肉。她那独特的视角,诗意地溢出。她在诗篇里,写了万物生长,尤其是萤火虫,是她写得最多的小动物。她写秋,但不伤秋。四个季节里,唯有秋瘦,瘦里方有诗歌。读她写的星辰,体会到深夜醒来时干净而纯粹的灵性书写;读到《多面性》的时候,才读懂她,为何总是能立体性地构建文字。她的诗,有一种“静”的味道,安静得让人想弄出一点动静来,帮诗人驱赶孤寂。文字描写细腻,情感绵柔而具张力。哪怕是一条小路,也能生发出等待的美丽。诗人修园筑路,种瓜松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把日常叙述成诗,把日子过成了诗。而她就是诗里静静开放的茉莉花。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揭志刚 文/图)钱理群是影响巨大的当代知识分子,《我的两个精神基地:钱理群访谈录》收录其从2014年入住养老院以后的访谈,集中体现其近年的最新观察与思考。作品看点:个人生涯回顾,以期表现一位知识分子的“暮年心路”;鲁迅的当代价值——好的文学史,不仅洞见文学,而且也在回应社会问题;文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境界;养老文化;耄耋老人与时代、与青年对话的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