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出来工作三十多年,我每年清明节都尽量赶回老家。知情人赞我不忘本,乡亲们则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其实我也不清楚自己为何如此,这并非托词或谦辞。我也曾与亲朋闲聊此事。有人觉得我是不愿吐露心声,事实并非如此。这事一久,我得闲就会有意无意地想一想。
1995年春节后我到南方打工,三十一年间,我几乎每年清明节都会回老家。我出来前一年父亲去世了,第一年春节我在深圳度过,之后连续几年回家过年,那时母亲尚在。五年后母亲离世了,之后我春节较少返乡,但清明节基本都会回。细数这些年,我只有三四次没回老家过清明节。由于时间太久,我不确定是三次还是四次。没回去的那几次,记得有一年是在国外不方便,还有一两次原因实在想不起来了。即使疫情三年,我也只有第一年清明节没回去,期间幺叔(我父亲最小的弟弟)过世,我想尽办法从深圳辗转回到老家。用“雷打不动”形容我清明节返乡倒也贴切,我通常会调整假期,在家住上一周。很多时候我向公司请假,开始会遇到阻力,但坚持几年后,公司领导和同事都知道我这个习惯了,平时加班加点和轮流值班我都不计较,但清明假期得留给我。所以共事多年的伙伴都知道我有这个“节点”,每年清明节前都会问我什么时候回去。若工作上有重要事情要处理,我只能在清明节前两天动身往回赶,有些好心同事还会问今年不回了吗?他们都习惯我清明节休假一周。
作者系龙华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从小生长在内陆的我,对海、对船非常陌生,也非常好奇。记得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在武汉,从武昌乘渡轮去汉口,渡轮就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看到船舱中推着自行车的市民,感觉很新奇。
后来来到南方,离海近了,刚开始节假日喜欢专门跑去海滩,新鲜感过后,离海依然很远,因为海并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近来周末出门散步
或去下棋、会友
手腕上会挂个黄铜小铃铛
走着,铃铃铃铃响
像一路撒了小谷粒,或者
小花蕾
它们在阳光、空气、市声里跳
让我心情更开朗
人呢,老也有老的好
老得想做个孩童了
我的小铃铛
得自好多年前的遥远旅途
走着走着
幻想又到了那条茶马古道
晴翠接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