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1%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361.23亿元,新质生产力培育跑出“加速度”

版次:05来源:龙华新闻    2025年11月04日

美团无人机配送外卖。

创想三维3D打印设备生产线。

市民在龙华了解楼盘信息。

观澜古墟特色灯光秀吸引众多市民。

近日,龙华区传来经济发展捷报。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龙华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361.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增速排名全市第四。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4亿元,下降20.8%;第二产业增加值1125.57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235.31亿元,增长7.6%;呈现“三产领跑、二产提质、新动能强劲”的高质量发展态势。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龙华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1+2+3”现代制造业战略体系、“3+3+2”现代服务业体系互促双融,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结果。6.1%的增速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发展质量的提升,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亮点纷呈,无论是高端制造业的快速成长,还是服务业的能级提升,抑或是新消费场景的持续涌现,都印证了龙华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发展潜力。

产业升级纵深推进 经济韧性持续增强

前三季度,龙华区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鲜明特征。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全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利润总额增长24.7%,连续五个月维持上升趋势,反映出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龙华区持续优化升级“1+2+3”制造业体系和“3+3+2”服务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新旧动能的有效接续。主要行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3%,三大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力军。

更引人注目的是高端智能化产品产量的爆发式增长。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民用无人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6.9%、33.6%、27.6%、58.3%,彰显出龙华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先发优势。这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成为带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

“1+2+3”先进制造业体系蓬勃发展,智能传感器、低空经济、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分别增长17.4%、31.4%、16.1%、15.5%。其中,低空经济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在龙华区实现快速发展。深圳移动在龙华围绕清湖立交—壹城中心—红山片区创新性布局复杂城市环境下的低空经济“精品网络+精品场景”示范区,为低空飞行、无人机物流等应用场景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支撑,助力龙华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创新发展高地。截至9月,龙华区低空经济产业相关企业445家,覆盖制造、飞行、保障和综合服务等诸多领域,规上企业总产值(营收)为51.6亿元,同比增长10.5%,企业产业链条完备度全市领先。

龙华区特色产业集群日臻完善,“消费电子智能传感器及核心部件产业集群”和“工业级无人机应用产业集群”双双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名单,新增数量并列全市第一。截至目前,龙华区拥有1个国家级、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总量同样位居全市首位,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日臻完善。

为进一步助力辖区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龙华区积极出海拓市场。区委主要领导带队,组织辖区泰衡诺、利亚德等10家优质企业赴西班牙、阿联酋开展经贸交流活动,重点围绕IT、消费电子、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展开交流洽谈,取得丰硕成果,达成意向合作超1亿元,签约订单超54亿元,成功助力辖区企业拓市场、抢订单,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此外,龙华区构建“全链条”式“育苗”培育体系,形成“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市做强”的培育模式,充分在工业百强、上市及拟上市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发掘培育目标,围绕企业关注的政策、资金、空间、市场、人才、政务等问题,出台一揽子服务保障计划,以实打实的举措支持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截至目前,龙华区共拥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83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2家、上市企业40家、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5家,各层级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其中,“非富”两百强外企业增长有力,增速达8%,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力持续释放。

空间保障精准发力 发展承载力显著增强

前三季度,龙华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投资强度稳步提升。分领域看,“两重”建设项目持续提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7.5%。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5.2%。民生领域投资势头强劲,运输、邮电、仓储行业投资增长82.9%。

土地空间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载体。龙华区大力推进土地整备工作,前三季度完成土地整备入库93.7公顷,任务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二,为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和城市功能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以来,全区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向“小、散、旧”区域宣战,集中力量攻坚11个关键片区,累计拆除老旧低效建筑17万平方米,全力锻造“平方公里级”连片优质产业高地,为承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奠定不可替代的空间基石。

在华南物流园片区,昔日的仓储基地正加速蝶变为驱动区域产业升级、汇聚高端要素的“新引擎”。项目一期35.65公顷土地已全面完成清理移交入库,收储规划的5块产业用地全部完成清拆,未来将打造成为“深圳北站枢纽城市功能节点”和“战略预留区”。

好空间引来好项目。全球数字信息技术巨头海克斯康、创新型生物科技企业美糖科技、新能源电池企业格瑞普电池等一批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纷纷落户龙华,带来约48亿元即时固投,未来将形成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产业集群。在福城街道万科九龙山南侧,科莱智能显示、思榕科技等企业竞得工业用地,分别建设柔性智能显示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智能制造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将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链条。

为实现“只要有好项目,龙华就有好空间”,前三季度龙华区完成土地整备入库93.7公顷。其中,产业领域15.24公顷、民生领域32.09公顷、居住领域5.48公顷,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民生需求高度契合,彰显了“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为龙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空间保障。

服务业能级持续提升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前三季度,龙华区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全市排名第二,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持续显现。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带动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5.9%;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均增长5.7%,传统服务业在转型升级中焕发新活力。

其中,龙华区房地产市场延续健康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108.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6%,总量和增速实现全市双第一,反映出市场对龙华宜居宜业环境的认可。金融业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8%。

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市场的复苏态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消费市场呈现“基本消费稳、升级消费旺”的特征。

数据显示,龙华区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健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3.1%;升级类商品销售大幅提升,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2%,通讯器材类增长10%,彰显出居民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限额以上单位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照相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6.1%、12.5%。2025年第一轮汽车促消费活动共收到补贴申请材料33411宗,直接拉动消费57.92亿元,政策红利有效转化为消费动力。网络零售持续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7.8%。

在线上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重要引擎的同时,线下消费场景不断丰富。1至9月,龙华区继续丰富“首店经济”消费业态,推动沃尔玛社区店全国首店落地龙华,成功引进安踏全球首家“篮球竞技场主题店”ANTA ARENA等26家各类品牌首店。“哈利·波特:禁忌森林体验”国际IP项目落地龙华观澜街道牛湖水碧道,这是该IP首次进入中国,开放后预计客流量达30万人次,预期收益超1亿元,将显著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提升龙华文化软实力和知名度。

文体旅融合展示出强大的消费提振能力,通过持续激活“赛事经济”,引办围甲、女子排超、超三等主场赛事和亚足联U20亚洲杯、中国足协甲级联赛、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青少儿跆拳道巡回赛(华南大区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支持举办全国室内跳伞冠军赛、广东省“龙华卡鲁杯”滑雪绿道公开赛、国际垂直马拉松公开赛(深圳鸿荣源环智中心站)等潮流体育赛事,为龙华区引来一波又一波人流和消费热潮。

其中,壹方天地商圈举办2025年全国室内跳伞冠军赛期间,客流量达47.2万人次,同比增长27.3%;总营业额4944.2万元,同比增长25.1%。2025年观澜河龙舟赛特色本土赛事,也吸引线下超8万人次参与,线上总浏览量超1700万,带动综合消费超1200万元。

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同样强劲。1至9月,龙华区获得二手车出口资质企业15家,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二,出口二手车4169台,同比增长752.6%,出口量居全市第二。龙华区积极为出口额800万美元(含)以下中小微外贸企业统一投保出口信保,截至目前,已成功推动3884家中小微外贸企业享受免费投保政策,达到历史新高,有效帮助企业稳健出海。

此外,据统计,1至9月,第三产业新设商事主体4.98万户,占新设商事主体数量的96%,从企业的行业分布看,1至9月新设企业数量前三名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从“1+2+3”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与“3+3+2”服务业的互促双融,到产业出海与内需激活的双向发力,龙华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勾勒出“稳中有进、质效齐升”的发展曲线。下一步,龙华区将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有效需求、提振信心预期,进一步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推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龙华新闻记者 金璐/文 陈建华 蔡维泽/图

作者:金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