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卫华在龙华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2)
版次:06来源:龙华新闻 2025年01月16日
三
干字当头、凝心聚力,全面抓好2025年政府工作
1
奋力在扩内需、稳增长上攻坚突破,持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全力激发消费潜能。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落实“两新”政策,推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扩容提质。
完善“一带三圈多节点”商业布局,打造生活服务消费集聚区。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引进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等50家以上。
●积极拓展有效投资。
坚持保投产、保续建、促新开、强储备,优化固化现代化投资管理体制机制。
健全高水平良性招商引资新机制,面向“十五五”以及更长时期谋划一批投资体量大、牵引带动性强的标志性项目,力争招引百亿级企业1家以上、十亿级企业10家以上、市外重点项目50个以上。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一园一站三格”虚拟园区定格化服务,扩大“免申即享”事项范围。
完善要素保障机制,推广“园区贷”“龙数贷”等金融产品,加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支持,严厉打击租金水电违法违规加价乱象,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交易,持续推动企业生产经营降本增效。
2
奋力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攻坚突破,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高标准打造深圳数字经济核心区,加快建设北站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35%。
●推动重点产业向高向新向优升级。
加快建设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加快建设龙华能源科技城。推动九龙山工业园等项目达产满产扩产。健全低空经济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则,推动无人机适航验证基地落地,建成低空运营管理创新中心。优化完善时尚产业配套服务。
●构建优质高效现代服务业体系。
加快构建“两心三廊多节点”服务业发展格局,推动服务业更加专业化、高品质、多样化、便利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打造全市高端服务核心区。
●持续拓展高品质产业空间。
推动产业空间集聚,高标准建设三大先进制造园区、两大科技创新集聚区,实施25.2平方公里低效用地盘整和功能优化调整,加快11个集中连片区域土地整备、开发建设、项目导入。
3
奋力在科技强区建设上攻坚突破,加快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引领区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构建支持企业长期投入创新机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扶持政策。
●统筹推进各类科创平台建设。
支持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建设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深化“科研院所+孵化器”模式,增强深圳国家高新区龙华园区辐射带动力。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对接,完善跨区域科技创新协作,打造高效便捷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动优质科技成果在龙华落地转化。
●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龙舞华章”人才政策,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新增高技能人才3500人以上。
4
奋力在城区规划建设治理上攻坚突破,加快打造更具品质、更有魅力的现代化城区
●打造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区。
●打造高效畅联的枢纽城区。
●打造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区。
●打造先锋示范的智慧城区。
5
奋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攻坚突破,为龙华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
●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深化民生社会重点领域改革。
6
奋力在高水平开放上攻坚突破,紧扣“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服务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化与港澳紧密务实合作。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快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快推进湾区居民“心联通”。
●巩固提升外资外贸基本盘。
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支持外资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推动阿曼主权财富基金落户龙华,实际利用外资达到8亿元以上。
●深化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织密海外交往交流网络,做优做强区国际合作中心,推动商业版图和友城版图有机融合。
●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深化全域均衡协调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民生、基础设施等项目布局,整体提升城区业态、功能、品质。
7
奋力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上攻坚突破,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龙华
●更高标准抓好污染防治。
●更实举措推进绿色转型。
●更大力度营造生态空间。
8
奋力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上攻坚突破,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大力弘扬城区文化特质。
●促进商文旅体展融合发展。
●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
9
奋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攻坚突破,努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深入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建成省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五育并举”和“双减”组合拳,深入推进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培养听党话跟党走、全面发展、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加大医疗资源供给。
健全医院社康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完善社会办医信用评价标准和监管制度。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深入实施智慧医疗“114工程”,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建设运营区中医院、区口腔医院,推动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三甲”、区人民医院通过“三甲”复审。
●完善住房两个体系。
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强化“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供应居住用地10公顷以上,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
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完成区颐养院建设,开业运营区敬老院,实现长者服务中心街道全覆盖。
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型、生育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城区,完善普惠育幼服务体系,推进区妇儿中心项目建设,千人托位数提升至5.95个。
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
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流浪人员、失业人员、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群体关爱服务,建成运营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
10
奋力在平安法治建设上攻坚突破,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深化法治龙华建设。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全面加强“六型政府”建设,着力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强化党建引领 铸牢政治忠诚之魂
强化依法行政 厚植民主法治之基
强化服务效能 汇聚担当实干之力
强化宗旨意识 恪守为民造福之责
强化作风建设 严守廉洁从政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