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笔下有出彩的故事和有趣的语言

版次:11来源:龙华新闻    2024年07月25日

《大湾风起恰少年》 西西 著

段作文

西西说她有N个笔名,我仅略知一二,此为其一,另一个是她的壮族名,五个字,阿娅达妮娃,曾用于其短篇小说集《不如跳舞》。西西早年没上过正儿八经的大学,十七八岁出门远行就为了讨个生活,因为热爱,工作之余不遗余力地写作。在深圳热爱写作的人当有数十万,西西是写出些名堂中的一个,胖乎乎的脸,圆滚滚的大脑袋,厚厚的镜片后面充满倦意的双眼,往人群中一站,如果让陌生人猜测,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位来自广西拥有香港都会大学研究生学历且已出版8部小说(集)并常年生活在深、港两地的女作家。

认识西西始于深圳睦邻文学大赛,在一次颁奖活动后,我加了她的微信,加深了对她及其创作方面的了解。无论是创业、守业还是投资、兴业,无论是腰缠万贯还是举步维艰,无论在家相夫教子还是闲时云游四方,无论是身居内地还是在香港一边求学一边陪伴儿子,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其始终不渝的,仍是阅读和写作。她那圆滚滚的大脑袋里,总会滋生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怪东西”。她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写不尽的故事,干不完的活儿。她不是专业作家,不是职业写手。在内地自己的公司里,她是老板娘是会计,在香港,她又从事着与文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保险工作。已出版的8部书(其中4部为儿童文学作品)及正在整理的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已成为她人生的第二伴侣。据她介绍,当初爱上儿童文学创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了孩子,两个孩子的性格有所不同,为满足两个孩子的阅读需求,所以常常得变着花样来写,内容也会更加广泛。“因为是写给自己的孩子看,所以我的儿童文学系列,既有真善美,也有生活的烟火气和生存哲思,既要让孩子看懂,还要让孩子思考和运用。文学作品不是教科书,无法对孩子进行填鸭式宣教,只能通过出彩的故事和有趣的语言去吸引和感染他们。”

西西已出版或未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基本上读过,有些是快速浏览,有些是精品细读至少两遍。已出版的4部作品,我都在不同时期寄回去给孩子们阅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读着西西的儿童文学从中年迈向老年的,而我的孩子们,是读着她的书慢慢长大的。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成年人也值得去读一读,我觉得,从“高蹦蹦”系列到新近面世的《大湾风起恰少年》,以及即将出版的“魔幻海洋”系列和我特别看好尚未出版的《风吹过十三行街》,都具备这种文学品性。

一个人一辈子能干好一份工作、守住一份家业、坚持一种爱好已是不易,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西西还能工作、创业、育儿、写作“多不误”,而且都干得这么出色,实在令人惊叹。在创作中,她充分调动且融入了生活的积累和对当下社会的深厚情感,用轻快简洁的语言生动勾勒出当下中国少年群像,从他们的成长历程出发,书写出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少年形象和中国故事。长篇儿童文学作品《大湾风起恰少年》故事特别精彩,以李洋的新邻居陈然然与李洋成为同班同学拉开序幕,孩子们通过黑板报和剪纸的交汇建立友谊,开启“追梦新征程”创意征集比赛,从而延伸出系列故事。作品围绕孩子的课堂课后生活,书写了“剪纸的无限创意”“电动小汽车”“夜市无人机”“小象奇遇记”等16个故事,分别对应传统再创新、科技新生代、繁荣夜经济、共享生态家园等16个主题。16个故事自然连贯,文笔清新生动,“非遗达人”李洋、“科创能手”程子涵、“电脑通”陈然然、梦想当宇航员的“小吃货”李楠、传统知识储备丰富的“严肃”黄老师等角色形象跃然纸上。今年7月17日,第34届香港书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展,该书以中文简体书名《大湾风起恰少年》和繁体字书名《大湾少年逐梦之旅》两个版本同时亮相。作为西西的第8部作品,该书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创作背景,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少年成长历程,亮相展览便广受深圳、香港、澳门等湾区城市文学界关注热议,是一部难得的当代儿童文学佳作。从西西创作该书的第一章至成书,我都时刻关注着。在这个七月,这个特别闷热的夏天,我们终于见到了这本令人特别期许的书。这本书不但极具文学性和原创性,其精美的插图更是锦上添花,想必孩子们会更加喜欢。

作者: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