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饭,“巴适得很”

版次:10来源:龙华新闻    2024年07月08日

重庆豆花饭。

魏德勇 文/图

老家让我念念不忘的小美食,除了重庆小面外,就是豆花饭。每次返乡,在龙头寺火车站出站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小吃店,安坐下来,要份“巴适得很”的豆花饭,以解乡愁。毕竟重庆小面全国都有,而豆花饭则属川渝贵地区尤其是重庆的“专利”,北上广深郑等城市均见不着。

重庆人从不管什么川、粤、鲁、淮菜系的规则,只要弄得好吃就行,典型的结果导向。豆花饭自然成为城市农村最常见的小菜,融入重庆人的生活。

顾名思义,豆花饭就是以豆花和米饭为主,辅以麻辣佐料的小菜。豆花者,大豆细磨之浆经卤水散点后雪白如花也。大豆太过普通,以至于豆花饭未能上菜谱,至多作为当地的早餐或午餐硬菜的搭配。

其实,大豆的营养价值绝不比鱼肉差。两千多年前的劳动人民就认识到这点。《诗经·小雅》“中原有菽,蔗民采之”里的“菽”就是指大豆、黑豆等豆类作物,排在“五谷杂粮”(稻、黍、稷、麦、菽)的最后。大豆全身都是宝,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从南到北,由东至西,充盈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豆浆、豆干、豆腐、豆皮、豆花、豆豉等,妇孺皆知。

诸多豆类食品中,豆花无疑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因为雪白细嫩的豆花即是蛋白质(豆浆)的凝结物。豆浆变成豆花的过程,被称为“点豆花”。当地人家把澄黄饱满的大豆洗净后泡涨,细磨出浆,再用滤斗滤去豆渣,把豆浆倒入铁锅,加热至八九十摄氏度后,便进入最重要的点豆花环节。人们先舀起一勺胆巴卤水(含氯化镁、氯化钠等化合物的盐井水,简称“胆水”),沿锅边旋转,均匀倒入,通常一勺胆水转两三圈即可点完。卤水与豆浆进行化学反应,蛋白质逐渐凝结,即真正的豆花。这个过程凝结成一句民谚“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还没完。豆花的软硬由最后一道工序“压豆花”决定。起锅前,人们用竹编的筲箕滤压豆花,压的次数越多,力道越大,豆花就越硬,当地人俗称“老”;反之就越软,当地人俗称“嫩”。

豆花饭,除了豆花,饭也很重要。饭必须是大白米饭,口感比较硬,感觉没有一丝水分,透着特有的清香。

与豆花、米饭相伴的,是一碟不起眼的麻辣佐料。这佐料由辣椒油、酱油、盐巴、姜末、葱花等多种调料巧妙融合,每一勺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每位制作者都以独特手法调制,使得味道各具特色。然而,不变的是那份浓烈的麻辣风味,它既是川渝饮食的灵魂,也是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所在。每当辣意在口中爆发,汗水随之而出,那种刺激与快感让人无法抗拒,越吃越上瘾。这就是麻辣佐料的独特魅力,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品味着生活的热情与活力。

是的,每次返乡,除了踏上故土的第一顿豆花饭外,我都会抽时间到街头巷尾或乡镇小店,来一次味蕾的享受。伴随着咀嚼,豆花醇厚的豆香和大米清甜的米香混合,加上浓重的辣椒香,开始还较温柔,一口一口吃,接着风卷残云,直至把一碗豆花、一碗米饭、一碟佐料消灭干净,并在心里默默感叹一句“巴适得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