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代表热议民生改善

聚焦民生办实事 提升群众获得感

版次:07来源:龙华新闻    2021年10月21日

今年5月30日,龙华区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确定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深圳格致中学等5所公办新校今年9月正式启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过去五年,龙华民生福祉实现大改善。近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累计达800多亿元,有力保障了880多项民生实事、6200多件民生微实事的顺利完成。

在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如何增进民生福祉,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提升民生幸福指数,成为了区人大代表关注讨论的热点话题。代表们聚焦民生关切,积极建言献策。

聚焦教育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过去五年,龙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6万个、幼儿园学位3.4万个。龙华区提出,未来五年,要新增各类教育学位13.7万个,实现义务教育学位翻番,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区。

龙华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得到了许多代表的点赞。区人大代表张美蔺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参与并见证了龙华区教育事业五年来的发展、变化,为此深感自豪。区人大代表张新平表示,过去五年,龙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不仅新建、改扩建了许多学校,而且学校环境越来越优美、师资力量越来越强大。

对于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代表们提出了不少具体建议。区人大代表甘露表示,龙华对教育事业投入非常大,过去学位十分紧张的状况已逐步缓解,学前教育“5080”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不过,目前民治、龙华街道的学前学位依然紧张,但观澜、大浪街道学前学位则“供大于求”,建议根据各个片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大幼儿园的建设力度。

区人大代表叶铮表示,行知学校、区第三外国语学校目前处于借址办学状态,存在教学空间饱和、体育运动空间不足的问题,希望加快推进两所学校的新校区建设进度。他还建议,要促进区内优质教育资源流动,推动南部片区优质教师同北部片区交流,加强新入职教师队伍培育,促进区内南北片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区人大代表何晓云则建议,要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老旧校区各项设施,保障基础教育发展。张新平表示,应增加民治街道的学校规划建设,满足民治片区的教育需求。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对此,张美蔺表示,龙华区教育系统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每所学校配有专职的心理教研员、心理教师。在疫情期间、“双减”下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建议,要进一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配备心理教师专项编制。对此,区人大代表宋远标也表示,建议从教育部门、学校、社区三个层面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建立身心健康工作室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室,重点解决目前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聚焦医疗

推进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

卫生健康事业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关乎每个龙华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过去五年,龙华区新增床位1千多张,国家级医学团队从2个增至15个,区妇幼保健院挂牌成立,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建成社康中心86家,基本形成“十分钟就医圈”。龙华区提出,未来五年,力争完成9所医院新改扩建、新增床位8千张以上,三甲医院总数达到2家以上。

虽然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居民群众的期望尚有较大差距。区人大代表罗新乐就表示,过去五年,龙华卫生系统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发展瓶颈。对此,他建议,要加大卫生医疗事业方面的投入,推进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区人民医院的扶持力度,将其打造成为深圳北部区域医疗中心。

区人大代表陈见尊认为,目前,龙华乃至深圳的顶端医疗建设还是相对落后,医疗技术与广州、上海相比尚有差距。他建议,龙华区要在医疗方面继续发力和探索,引进更高端的医疗团队、复制更多高端的医疗技术。

社康中心是离群众最近的健康服务平台,在健康保障工作中发挥着“守门人”的作用。对于社康中心的建设,区人大代表谢冰松就建议,加快推动社康机构新建或提升,合理配置各社区社康资源,尽可能按照标准配置足够面积的社康中心。区人大代表张敏杰也表示,应加强对社康中心的建设,提升技术储备能力,提供优质多元医疗供给,促进社康与医院进行双向转诊,完善居民“10分钟就医圈”。

此外,还有代表针对卫生医疗领域提出不少具体建议:加快推进区中心医院扩建工程进度,确保扩建项目如期完工;加快推进区中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落实医疗人才引进及保障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便民救急作用……

聚焦文体

让居民享有更好的文体生活

文化体育事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过去五年,龙华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专业版画博物馆、全国首个5G智慧书城,引进了12名文体名家设立工作室,并获评“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如何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此,区人大代表徐帅认为,要加快文体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丰富文化惠民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营造浓厚企业文化氛围;建设企业服务平台,提供文化惠民培训、组织文体活动,满足青工文娱需求,丰富青工业余生活。

区人大代表李亮亮就建议,应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统筹指导,着力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做大做强特色文化项目。

作为文化界的代表,区人大代表邓春儒则比较关注观澜文化小镇的发展。他建议,加快推进观澜文化小镇相关政策落地实施,吸引更多文化企业进驻;加强与版画基地、求雨岭公园、大水田公园片区等文化地标的有机串联,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化文旅新名片。

此外,不少代表针对龙华文体事业发展,提出不少具体建议:可利用社区边角地、闲置公共空间、储备用地等建设文化体育微设施;在观澜街道规划建设体育综合体,补齐观澜街道大型文体场馆的空白;加快推动建设龙华美术馆,补齐龙华文化场馆短板……

奋斗接续,初心不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接下来,龙华区将坚定不移聚焦“民生七优”目标,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书写好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龙华新闻记者 周德萌(资料图片)

作者:周德萌